李嗣源(867年-933年),原名邈吉烈,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生父李霓,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嗣源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于魏州起兵,后来庄宗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便在大臣的引导下进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天成,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但不通汉文,难理朝政,用人不明,不能分辨庸贤奸善。后期残忍
李嗣源资料
- 中文名
- 李嗣源
- 别名
- 邈吉烈、李亶、唐明宗
- 国籍
- 后唐
- 民族
- 沙陀族
- 出生地
- 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
- 出生日期
- 867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
- 933年12月15日
- 职业
- 军人,皇帝
- 主要成就
- 协助李存勖光复唐朝,同光中兴;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宽仁为政,五代小康
- 庙号
- 明宗
- 谥号
-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 陵墓
- 徽陵
- 年号
- 天成,长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谦虚和蔼
李嗣源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每当有战功的时候,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平时,就经常带领将士们修理准备兵器和军用物资,廉洁自律,不贪也不与其他人发生什么矛盾。李克用有一次试探他,让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说你随便拿东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没有重赏过你。李嗣源就只拿了几卷丝织品和几千文钱走了。回去之后,又将这些东西都分给了部下。在其他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赐给什么贵重物品他都分给了属下。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 ,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后来大将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而退守青山口。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差胜被囚。”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自己送命!”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以告安抚。
李嗣源作为李克用的有数的几个勇将之一,为李克用的梁晋争锋和李存勖的中兴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青山口一战已经使李嗣源的名声大振,此后,李嗣源又继续在一次次战役中屡立奇功。
勇立战功
在李存勖刚刚继位时,就当机立断,立刻出兵救援潞州,这一仗李嗣源也参加了。当时他率领一部突击骑兵和周德威同时进兵。李嗣源在早晨到达了敌人夹城的东北角,命士兵们用斧头砍去鹿角(用树枝做成的阻挡敌人的障碍,形状像鹿角),然后背来柴草填平壕沟,一举攻克夹城。不久,周德威也在西北边攻破夹城,李存勖乘势大破梁军主力,尽毁夹城,取得了夹城大捷,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
重要的柏乡之战中,李嗣源也是勇立战功。在两军对阵时,李存勖觉得后梁军气势很盛,担心将士畏惧不前,对战局不利,就想激励将士,他手持银制的巨型酒杯给李嗣源赐酒,对他说:“爱卿看见梁军的白马和红马部队了吗?看着几乎要吓破人胆,破敌立功还要靠你啊。”李嗣源说:“他们这是徒有虚表。明天就会归我们所有了。”李存勖听了笑道:“爱卿已经气吞敌军了。”李嗣源接过酒杯将酒一饮而尽,然后挺身上马,率领一百骑兵冲入梁军的马阵。李嗣源冲在最前面,率领这一百精兵像把尖刀插入敌阵,左冲右突,最后活捉敌人两名军官而还。 此战李嗣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梁军并非坚不可摧,从而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从上午到下午,李嗣源率领骑兵和敌人交战达百次之多,颇多斩获。战后李嗣源因功被加授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在李存勖派周德威北伐征讨幽州刺史刘守光时,李嗣昭和李嗣源奉命领兵支援,攻下武、妫、儒三州。后相州张筠遁走,李存勖拜李嗣源为相州刺史。
在随后的契丹入犯中,他的战斗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符存审、阎宝的协助下,李嗣源选择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击敌之短,最终击败契丹大军。打退敌人之后,李嗣源领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幽州城。周德威亲自出来迎接,紧紧拉住李嗣源的手,流下了眼泪。班师回魏州时,李存勖也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升他为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晋梁双方在河北拉锯,晋将李继韬以上党降梁,李存勖非常忧虑,在看通梁朝防线的漏洞后,他意图偷袭郓州,从而展开战场,释放泽州方面的压力。于是他派李嗣源带领大军出击郓州,郓州守将没有防备,于是李嗣源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城池。此战后,李存勖得以从右翼威胁梁军主力,并最终一步步掌控主动权。李嗣源也因此战对于晋军的重要性,得拜天平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副都总管。
从军征战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三十载,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大将,历任代、相二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并追随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十余年,打败契丹入侵,生俘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当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嗣源率晋军前锋率先进入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开府仪同三司,进位中书令,检校太尉,军政大权兼收,堪五代之异。
庄宗早期对李嗣源非常宠信,同光二年,封李嗣源为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总管,诸子皆赐高位,宣武、凤翔方面军内,掌权者“皆李嗣源诸子也”。后以帝义兄位得以拜王,堪称满朝荣宠之最。
然而后唐庄宗晚期“颇为谣言所属”,屡次怀疑李嗣源有不臣之心,开始猜忌起来。后来后唐庄宗有心收军镇割据大权,于是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占据魏州反叛,庄宗派李嗣源率大军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的劝诱之下,自立而反。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为伶人郭从谦所杀。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承继皇位,改元天成。
知过能改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了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栗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宽仁为政
李嗣源为政宽松,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今“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
轶事典故
节俭不奢
李嗣源在修广寿殿时,非常节俭。当宫殿刚刚建成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良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后唐就照价给他们钱,但再加上他们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浪费极为严重,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对于一些其他皇帝很看重的虚名李嗣源也不追求,冯道多次请求给他上尊号,这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来说,很容易就会接受,但李嗣源好几次都拒绝了。最后也许不愿再驳大臣们的面子,让他们难堪吧,李嗣源勉强同意了,这并非装腔做势摆摆样子,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嗣源确实是不喜欢这些表面的东西。李嗣源的尊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而“广运法天”四个字还是冯道几次上奏才同意加上去的。不过,从李嗣源的尊号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恰当的,既然是尊号,有的字夸耀一点也是很正常的,和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比起来,李嗣源尊号的字数还算比较少的呢。
李嗣源是一个有道的明君。他虽然政绩很高,但也很谦逊,他时常教导儿子李从荣:“我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我这样目不识丁,成了个文盲。我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明白些道理罢了。”书本上的知识虽然很少,但李嗣源安邦治国却做得很好。
用人失策
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和任圜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对李嗣源很忠贞,办事也很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却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们也不能团结。任圜的才华比较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任三司使(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任圜大权在握,初期也能尽力选拔贤能之士,杜绝以人情任命官员的弊端,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也很突出,使国库充实,军民富足。而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为官之道,对于管理平衡大臣们的关系更是门外汉。
《旧五代史》中说他“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贵,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自恣胸襟。”说的就是他治国有雄心,但治政却无才。对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为枢密使他大权在手,就变得日益骄横,肆意排挤他人,不但和任圜争夺权力,有时竟当着李嗣源的面和任圜争执,互相谩骂,更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顾及皇帝的尊严,收敛一些。结果不但自己和任圜双双送命,更重要的是使李嗣源无能人可用,对国家政事起到了反面作用。
为政举措
开明改革
李嗣源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改革。首先,杀掉后唐庄宗朝内乱政的小人和宦官,有效地赢取了百官赞赏。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李嗣源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然后再下诏赐死途中,又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宦官,并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当时,有数百名宦官在兵变混乱时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来,有的还出家做了和尚。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诛杀完了。对于伶人,由于和李存勖一起误国,也被杀戮殆尽。
其次,李嗣源还从节俭角度出发,裁撤了一些人员,一反庄宗朝时的奢侈之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后宫也大量裁员,宫人只留一百人,宦官只留三十人,教坊留了一百人,御厨房也只留下了五十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去向,他又将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第三,李嗣源对政务和衙门也是尽量精简。撤消了各个部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下诏命各部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
严惩贪官
严惩贪官,赏赐清廉之臣。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税之外加收租赋,被李嗣源贬官。亳州刺史李邺因为贪赃而被赐自尽,丢了性命。李嗣源惩贪治污毫不留情,汴州的管仓官吏们由于犯贪赃罪被查处时,有人求情,其中有旧将功臣的儿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亲属,李嗣源的旧将王建立为其求情,减轻处罚。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就是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的特权,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如果皇上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照他的意思办,这就是有时候说的“朕即法律”。但是,谋反、触犯皇帝尊严以及像不孝敬父母等违犯三纲五常的犯罪就不可以宽恕了,这类犯罪一共有十种,“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李嗣源出身一般家庭,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他对王建立说:“王法无私,怎么能因为是亲戚而照顾呢!”下令拉出去处斩。还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仓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行贿攀附,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优厚的俸禄,不知为国做事,反而偷我仓储财物,论罪当死!现在就是他苏秦再世,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你说也没有用!”然后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李存勖曾经重用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李嗣源也是顺应民意,果断诛杀。所发的敕书中写道:“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但李嗣源还是明智地宽恕了他的家属,只没收了家产没有诛杀九族。为警示他人,李嗣源还下诏禁绝一切腐败事项。诏书中说,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从此以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来举荐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
对于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毫不手软。对于清廉的官员则是褒奖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的屋里四壁根本就没有什么装饰,病床之上也仅仅是一条破毯子,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锦衣绸缎、山珍海味在李愚的家里一点也看不到。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回报了所见的情况,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兴地给予赏赐。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五种,深可畏之事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一些在他们当时看来是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有了异常现象、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的意思是要李嗣源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他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他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他进行奖赏。
以民为本
这主要表现为宽仁爱民,减轻人民负担。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崐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但一些贪官污吏却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是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还有的诏书中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当时和封建时代一样,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和这些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封建社会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太多,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重,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省里(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除。这在当时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古代社会里的高利贷最重的要数“羊羔率”了,这中利息是百分之百,而且要本利相加,年前是十文,到年底就要还二十文,到次年年底就要还四十文,后年高达八十文。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献记述
《旧五代史·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唐本纪第六》
历史评价
《新五代史》:
“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
“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 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
《旧五代史》:“既壮,雄武独断,谦和下士。”
“明宗战伐之勋,虽高佐命,潜跃之事,本不经心。会王室之多艰,属神器之自至,谅由天赞, 匪出人谋。及应运以君临,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傥使 重诲得房、杜之术,从荣有启、诵之贤,则宗祧未至于危亡,载祀或期于绵远矣。惜乎!君亲 可辅,臣子非才,遽泯烝尝,良可深叹矣!”
家庭成员
皇后 |
和武宪皇后曹氏:简称曹皇后,生晋国公主,永宁公主 |
昭懿皇后夏氏:简称夏皇后,生秦王李从荣、唐愍帝(一作唐闵帝)李从厚 |
宣宪皇后魏氏:简称魏皇后,生潞王李从珂 |
妃嫔 |
淑妃王氏:简称王淑妃,生许王李从益 |
昭容葛氏,简称葛昭容,封周国夫人 |
昭媛刘氏:本名刘昭媛,封赵国夫人 |
昭媛孙氏:简称孙昭媛,封楚国夫人 |
御正张氏:简称张御正,封曹国夫人 |
司宝郭氏,简称郭司宝,封魏国夫人 |
|
司赞于氏:简称于司赞,封郑国夫人 |
尚服王氏:简称王尚服,封卫国夫人 |
司记崔氏,崔司记,封蔡国夫人 |
|
司膳翟氏:简称翟司膳,封滕国夫人 |
司酝吴氏:简称吴司酝,封莒国夫人 |
婕妤高氏,高婕妤封渤海郡夫人 |
|
美人沈氏:简称沈美人,封太原郡夫人 |
顺御朱氏,朱顺御封吴郡夫人 |
司饰聊氏:简称聊司饰,封颍川郡夫人 |
|
司衣刘氏:简称刘司衣,封彭城郡夫人 |
司药孟氏:简称孟司药,封咸阳郡夫人 |
梳篦张氏:简称张梳篦,封清河郡夫人 |
|
司服王氏:简称王司服,封太原郡夫人 |
栉篦傅氏:简称傅栉篦,封颍川郡夫人 |
知客张氏:简称张知客,赐号尚书 |
|
江氏:追封济阳郡夫人 |
内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陇西县君 |
内人崔氏:简称崔内人,封清河县君 |
|
同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成纪县君 |
内人田氏:简称田内人,封咸阳县君 |
内人白氏:简称白内人,封南阳县君 |
|
儿子 |
李继璟(本名李从审) |
秦王李从荣 |
宋王/唐闵帝李从厚 |
许王李从益 |
潞王/唐末帝李从珂(义子,本名王从珂) |
李从璨(侄) |
|
女儿 |
晋国公主 |
第三女永宁公主:嫁后晋高祖石敬瑭 |
第十三女兴平公主:嫁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三年二月进封燕国长公主 |
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
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
小女永安公主:为赵延寿继室 |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谦虚和蔼
李嗣源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每当有战功的时候,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平时,就经常带领将士们修理准备兵器和军用物资,廉洁自律,不贪也不与其他人发生什么矛盾。李克用有一次试探他,让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说你随便拿东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没有重赏过你。李嗣源就只拿了几卷丝织品和几千文钱走了。回去之后,又将这些东西都分给了部下。在其他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赐给什么贵重物品他都分给了属下。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 ,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后来大将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而退守青山口。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差胜被囚。”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自己送命!”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以告安抚。
李嗣源作为李克用的有数的几个勇将之一,为李克用的梁晋争锋和李存勖的中兴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青山口一战已经使李嗣源的名声大振,此后,李嗣源又继续在一次次战役中屡立奇功。
勇立战功
在李存勖刚刚继位时,就当机立断,立刻出兵救援潞州,这一仗李嗣源也参加了。当时他率领一部突击骑兵和周德威同时进兵。李嗣源在早晨到达了敌人夹城的东北角,命士兵们用斧头砍去鹿角(用树枝做成的阻挡敌人的障碍,形状像鹿角),然后背来柴草填平壕沟,一举攻克夹城。不久,周德威也在西北边攻破夹城,李存勖乘势大破梁军主力,尽毁夹城,取得了夹城大捷,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
重要的柏乡之战中,李嗣源也是勇立战功。在两军对阵时,李存勖觉得后梁军气势很盛,担心将士畏惧不前,对战局不利,就想激励将士,他手持银制的巨型酒杯给李嗣源赐酒,对他说:“爱卿看见梁军的白马和红马部队了吗?看着几乎要吓破人胆,破敌立功还要靠你啊。”李嗣源说:“他们这是徒有虚表。明天就会归我们所有了。”李存勖听了笑道:“爱卿已经气吞敌军了。”李嗣源接过酒杯将酒一饮而尽,然后挺身上马,率领一百骑兵冲入梁军的马阵。李嗣源冲在最前面,率领这一百精兵像把尖刀插入敌阵,左冲右突,最后活捉敌人两名军官而还。 此战李嗣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梁军并非坚不可摧,从而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从上午到下午,李嗣源率领骑兵和敌人交战达百次之多,颇多斩获。战后李嗣源因功被加授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在李存勖派周德威北伐征讨幽州刺史刘守光时,李嗣昭和李嗣源奉命领兵支援,攻下武、妫、儒三州。后相州张筠遁走,李存勖拜李嗣源为相州刺史。
在随后的契丹入犯中,他的战斗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符存审、阎宝的协助下,李嗣源选择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击敌之短,最终击败契丹大军。打退敌人之后,李嗣源领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幽州城。周德威亲自出来迎接,紧紧拉住李嗣源的手,流下了眼泪。班师回魏州时,李存勖也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升他为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晋梁双方在河北拉锯,晋将李继韬以上党降梁,李存勖非常忧虑,在看通梁朝防线的漏洞后,他意图偷袭郓州,从而展开战场,释放泽州方面的压力。于是他派李嗣源带领大军出击郓州,郓州守将没有防备,于是李嗣源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城池。此战后,李存勖得以从右翼威胁梁军主力,并最终一步步掌控主动权。李嗣源也因此战对于晋军的重要性,得拜天平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副都总管。
从军征战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三十载,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大将,历任代、相二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并追随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十余年,打败契丹入侵,生俘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当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嗣源率晋军前锋率先进入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开府仪同三司,进位中书令,检校太尉,军政大权兼收,堪五代之异。
庄宗早期对李嗣源非常宠信,同光二年,封李嗣源为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总管,诸子皆赐高位,宣武、凤翔方面军内,掌权者“皆李嗣源诸子也”。后以帝义兄位得以拜王,堪称满朝荣宠之最。
然而后唐庄宗晚期“颇为谣言所属”,屡次怀疑李嗣源有不臣之心,开始猜忌起来。后来后唐庄宗有心收军镇割据大权,于是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占据魏州反叛,庄宗派李嗣源率大军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的劝诱之下,自立而反。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为伶人郭从谦所杀。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承继皇位,改元天成。
知过能改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了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栗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宽仁为政
李嗣源为政宽松,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今“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
轶事典故
节俭不奢
李嗣源在修广寿殿时,非常节俭。当宫殿刚刚建成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良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后唐就照价给他们钱,但再加上他们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浪费极为严重,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对于一些其他皇帝很看重的虚名李嗣源也不追求,冯道多次请求给他上尊号,这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来说,很容易就会接受,但李嗣源好几次都拒绝了。最后也许不愿再驳大臣们的面子,让他们难堪吧,李嗣源勉强同意了,这并非装腔做势摆摆样子,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嗣源确实是不喜欢这些表面的东西。李嗣源的尊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而“广运法天”四个字还是冯道几次上奏才同意加上去的。不过,从李嗣源的尊号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恰当的,既然是尊号,有的字夸耀一点也是很正常的,和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比起来,李嗣源尊号的字数还算比较少的呢。
李嗣源是一个有道的明君。他虽然政绩很高,但也很谦逊,他时常教导儿子李从荣:“我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我这样目不识丁,成了个文盲。我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明白些道理罢了。”书本上的知识虽然很少,但李嗣源安邦治国却做得很好。
用人失策
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和任圜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对李嗣源很忠贞,办事也很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却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们也不能团结。任圜的才华比较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任三司使(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任圜大权在握,初期也能尽力选拔贤能之士,杜绝以人情任命官员的弊端,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也很突出,使国库充实,军民富足。而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为官之道,对于管理平衡大臣们的关系更是门外汉。
《旧五代史》中说他“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贵,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自恣胸襟。”说的就是他治国有雄心,但治政却无才。对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为枢密使他大权在手,就变得日益骄横,肆意排挤他人,不但和任圜争夺权力,有时竟当着李嗣源的面和任圜争执,互相谩骂,更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顾及皇帝的尊严,收敛一些。结果不但自己和任圜双双送命,更重要的是使李嗣源无能人可用,对国家政事起到了反面作用。
为政举措
开明改革
李嗣源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改革。首先,杀掉后唐庄宗朝内乱政的小人和宦官,有效地赢取了百官赞赏。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李嗣源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然后再下诏赐死途中,又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宦官,并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当时,有数百名宦官在兵变混乱时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来,有的还出家做了和尚。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诛杀完了。对于伶人,由于和李存勖一起误国,也被杀戮殆尽。
其次,李嗣源还从节俭角度出发,裁撤了一些人员,一反庄宗朝时的奢侈之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后宫也大量裁员,宫人只留一百人,宦官只留三十人,教坊留了一百人,御厨房也只留下了五十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去向,他又将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第三,李嗣源对政务和衙门也是尽量精简。撤消了各个部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下诏命各部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
严惩贪官
严惩贪官,赏赐清廉之臣。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税之外加收租赋,被李嗣源贬官。亳州刺史李邺因为贪赃而被赐自尽,丢了性命。李嗣源惩贪治污毫不留情,汴州的管仓官吏们由于犯贪赃罪被查处时,有人求情,其中有旧将功臣的儿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亲属,李嗣源的旧将王建立为其求情,减轻处罚。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就是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的特权,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如果皇上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照他的意思办,这就是有时候说的“朕即法律”。但是,谋反、触犯皇帝尊严以及像不孝敬父母等违犯三纲五常的犯罪就不可以宽恕了,这类犯罪一共有十种,“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李嗣源出身一般家庭,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他对王建立说:“王法无私,怎么能因为是亲戚而照顾呢!”下令拉出去处斩。还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仓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行贿攀附,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优厚的俸禄,不知为国做事,反而偷我仓储财物,论罪当死!现在就是他苏秦再世,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你说也没有用!”然后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李存勖曾经重用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李嗣源也是顺应民意,果断诛杀。所发的敕书中写道:“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但李嗣源还是明智地宽恕了他的家属,只没收了家产没有诛杀九族。为警示他人,李嗣源还下诏禁绝一切腐败事项。诏书中说,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从此以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来举荐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
对于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毫不手软。对于清廉的官员则是褒奖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的屋里四壁根本就没有什么装饰,病床之上也仅仅是一条破毯子,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锦衣绸缎、山珍海味在李愚的家里一点也看不到。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回报了所见的情况,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兴地给予赏赐。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五种,深可畏之事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一些在他们当时看来是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有了异常现象、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的意思是要李嗣源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他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他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他进行奖赏。
以民为本
这主要表现为宽仁爱民,减轻人民负担。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崐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但一些贪官污吏却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是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还有的诏书中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当时和封建时代一样,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和这些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封建社会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太多,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重,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省里(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除。这在当时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古代社会里的高利贷最重的要数“羊羔率”了,这中利息是百分之百,而且要本利相加,年前是十文,到年底就要还二十文,到次年年底就要还四十文,后年高达八十文。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献记述
《旧五代史·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唐本纪第六》
历史评价
《新五代史》:
“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
“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 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
《旧五代史》:“既壮,雄武独断,谦和下士。”
“明宗战伐之勋,虽高佐命,潜跃之事,本不经心。会王室之多艰,属神器之自至,谅由天赞, 匪出人谋。及应运以君临,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傥使 重诲得房、杜之术,从荣有启、诵之贤,则宗祧未至于危亡,载祀或期于绵远矣。惜乎!君亲 可辅,臣子非才,遽泯烝尝,良可深叹矣!”
家庭成员
皇后 |
和武宪皇后曹氏:简称曹皇后,生晋国公主,永宁公主 |
昭懿皇后夏氏:简称夏皇后,生秦王李从荣、唐愍帝(一作唐闵帝)李从厚 |
宣宪皇后魏氏:简称魏皇后,生潞王李从珂 |
妃嫔 |
淑妃王氏:简称王淑妃,生许王李从益 |
昭容葛氏,简称葛昭容,封周国夫人 |
昭媛刘氏:本名刘昭媛,封赵国夫人 |
昭媛孙氏:简称孙昭媛,封楚国夫人 |
御正张氏:简称张御正,封曹国夫人 |
司宝郭氏,简称郭司宝,封魏国夫人 |
|
司赞于氏:简称于司赞,封郑国夫人 |
尚服王氏:简称王尚服,封卫国夫人 |
司记崔氏,崔司记,封蔡国夫人 |
|
司膳翟氏:简称翟司膳,封滕国夫人 |
司酝吴氏:简称吴司酝,封莒国夫人 |
婕妤高氏,高婕妤封渤海郡夫人 |
|
美人沈氏:简称沈美人,封太原郡夫人 |
顺御朱氏,朱顺御封吴郡夫人 |
司饰聊氏:简称聊司饰,封颍川郡夫人 |
|
司衣刘氏:简称刘司衣,封彭城郡夫人 |
司药孟氏:简称孟司药,封咸阳郡夫人 |
梳篦张氏:简称张梳篦,封清河郡夫人 |
|
司服王氏:简称王司服,封太原郡夫人 |
栉篦傅氏:简称傅栉篦,封颍川郡夫人 |
知客张氏:简称张知客,赐号尚书 |
|
江氏:追封济阳郡夫人 |
内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陇西县君 |
内人崔氏:简称崔内人,封清河县君 |
|
同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成纪县君 |
内人田氏:简称田内人,封咸阳县君 |
内人白氏:简称白内人,封南阳县君 |
|
儿子 |
李继璟(本名李从审) |
秦王李从荣 |
宋王/唐闵帝李从厚 |
许王李从益 |
潞王/唐末帝李从珂(义子,本名王从珂) |
李从璨(侄) |
|
女儿 |
晋国公主 |
第三女永宁公主:嫁后晋高祖石敬瑭 |
第十三女兴平公主:嫁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三年二月进封燕国长公主 |
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
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
小女永安公主:为赵延寿继室 |
参考资料: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史真香”,原文链接:https://www.checheboke.com/113044.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