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宰相关龙逄资料_关龙逄介绍_夏朝名人关龙逄的事迹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生于廑19年,卒于桀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古时此地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国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此地松柏遮阴,庄严肃穆。可惜后来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水淤积,到清末竞荡然无存。

曹无伤

关龙逄资料

中文名
关龙逄
别名
豢龙
国籍
中国(夏朝)
民族
华夏族
出生地
河南省长垣县恼里镇
出生日期
前1713年(廑19年)
逝世日期
前1620年(桀32年)
职业
夏朝宰相
主要成就
引黄图直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进谏被杀的大臣

人物生平

时代背景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很是喜爱,妺喜得宠,说话皆言听计从。他竭力民财,修琼宫饰瑶台。将肉砌于糟堤,将脯悬于林间。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就林中一足踏树上食脯,如此往来,纷纷忙乱。桀与妺喜边喝酒边观看,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又张灯夜饮,使男女裸体杂处,观之交接之势,夏桀与妺喜大以为乐,从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夏桀却很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妺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是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宾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夏桀杀害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今长垣县西南)一战便彻底溃败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此灭亡了。
夏朝灭亡以后,后人把关龙逄的尸骨安葬于家乡龙城,因关龙逄官居相位,后改龙城为龙相。明代龙相认掘地得一石碑,长约3尺,宽1尺6寸,字径6寸,碑中有四个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为何代所刻。明朝时期,人们十分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将他和商末因进谏被商纣王剖心杀害的比干一同纪念。在长垣南关修建“双忠祠”,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中对这两位夏商两代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成此为长垣“三绝”。
到清代,双忠祠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内有高耸入云的兴文古塔,当时实为长垣一盛景。人们又将“一片忠肝”石刻移于神座前,整天香烟缭绕,游人不断。号称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焕元,曾赋诗进行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劲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两位忠臣的事迹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为匡正前代,更需要读一读屹立在中原的三绝碑。
关龙逄的墓祠及双忠祠,虽然不存在了,但关龙逄的爱国家、爱人民、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人物经历

说法一

据档案馆文献史料记载: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夏桀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筑倾

宫饰瑶台,远贤臣,亲小人,谏者皆杀之。夏桀终日与美女妺喜寻欢作乐,对妹喜言听计从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谏。所谓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说法二

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逄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逄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说法三

夏王桀让关龙逄陪他在瑶台观看炮烙之刑。夏桀问:“观看这种刑罚快乐吗?”关龙逄答:“快

乐!”桀反问:“观看酷刑为何不悲伤?”关龙逄答:“天下人认为最苦的恰恰是君认为最乐的,我是君的臣,为何不高兴呢?”桀说:“现在我听你说,说得对我就改正,说得不对我就对你施加酷刑”。关龙逄说:“我看君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头顶危石无不被石覆压,脚踏春冰无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说国家灭亡,我要同国家一起灭亡。你只知我要灭亡,却不知你现在就要灭亡吗?”桀对关龙逄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逄赴火而死,葬在今灵宝市孟村村西。

不管关龙逄被杀原因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夏桀杀了关龙逄后,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和妺喜一同逃奔到安徽南巢(今安徽巢湖)死于亭山。

后世纪念

在长垣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相村,原有一座大墓,据传是夏朝末年犯颜直谏的

忠臣关龙逄的陵墓。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唐朝时,人们为关龙逄树碑,碑上刻:“夏直谏臣关公之墓。”清代诗人许鹏扶写诗赞颂:“肝胆空披死谏君,黄河曲里有孤坟,末绵夏祚终余恨,但殒微躯岂足云。吊古三杯田横酒,诔芳一部屈原文,慎无说坏天王圣,知是忠魂不忍闻。”民国诗人初元方亦写下《关龙逄墓》一首:“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亦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这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深深的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称此为长垣“三绝”,直到清代还有人赋诗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

关氏始祖

关氏这个备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荣耀无比。他们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关龙逄。这一点在《姓源》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是这样的:“夏臣关龙逄之后,望出陇西,东海。”

关氏的始祖关龙逄是夏朝末年的著名贤臣。据说,当时的夏桀荒淫无道,像“作酒池槽丘,为长夜饮”等荒唐的行为,真是罄竹难书。这个时候在朝廷上毫无疑问的是奸当道,忠良掩盖,而关逄龙却一片赤胆忠心,时常引黄图以谏,而且立而不去。可想而知,“忠言逆耳”是必然的后果。夏桀不但不听他的金玉良言,而且把黄图焚毁,还惨无人道地把关龙逄囚而杀之,留下了关龙逄的一片忠贞节烈照耀万古千秋。夏桀的囚杀关龙逄,根据史载,是发生于公元前1767年的事。换言之,关氏家族不但是源自这样一位千古完美的人物,而且据有长达3740多年的悠久源流,实在最有资格在人前人后自豪自傲。

夏朝国都设于安邑,亦即今山西省运城西北。据说,关氏的始祖关龙逄,便是当时的安邑人。换言之,关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就在这里。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这个古老而光辉的家族,一方面在山西的老家继续繁荣滋长,像汉末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便是当时的山西解县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甘肃一带开创了一个新天地。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关姓人家,有很多都相承相袭着“陇西”的堂名。关氏系出夏末贤臣关龙逄,长久以来已经被公认不移。然而过去的姓氏学者中,也有人认为关氏的始祖应该是“豢龙逄”而不是关龙逄;这种情形真可说是一字之异,相差千里。因为,所谓“豢龙”氏应该是距今4200多年前的古人,如果关氏真的是豢龙氏的后裔,则他们的历史是更加的悠久了。所谓“豢龙氏”,《左传》一书有详尽的介绍:“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好龙,以服事帝舜,舜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

另外,据说古代守关的“关尹”之中,也曾有人“以官为氏”而姓了关。譬如,《风俗通》一书就记载说“关令尹喜之后。”所谓关尹,亦称关令,依照《国语》的记载,是先秦时期一种“敌国宾至,关尹以告”的官职。因此,这一支关氏的得姓,大致已有了2400年以上的历史,也十分的悠久,据说,这一支关氏主要是繁衍于山东、江苏的交界之处。所以关氏家族,另外还有“东海”一望。

继承始祖关龙逄的光荣传统,关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是出色极了,解州关帝爷关羽,便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关龙逄墓

唐太宗东巡致祭,唐开元十三年(725)立碑,大书“夏直臣关公之墓”,俗称“相国墓”,讹传为相公墓。宋朝绍圣四年(1097)始建祠堂于灵宝县城东关(旧址已被三门峡水库淹没)。历代过往官员必到墓前拜谒,沿为习俗。清末民初,墓前还有陵庙。现仅存一座一丈多高的土冢。

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便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这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和深深的敬仰。

民国诗人初元方写下一首《关龙逄墓》:

死谏开先第一人,

千秋从此解批鳞。

空言盛世能旌善,

坯土何曾表直臣。

相关记载

《旧唐书·太宗本纪》:“丙午,诏:“齐故尚书仆射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等,昔仕邺中,名位通显,志存忠谠,抗表极言,无救社稷之亡,遂见龙逢之酷。其季舒子刚、遵子云、孝琰子君遵,并以门遭时谴,淫刑滥及。宜从褒奖,特异常伦,可免内侍,量才别叙。”

人物生平

时代背景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很是喜爱,妺喜得宠,说话皆言听计从。他竭力民财,修琼宫饰瑶台。将肉砌于糟堤,将脯悬于林间。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就林中一足踏树上食脯,如此往来,纷纷忙乱。桀与妺喜边喝酒边观看,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又张灯夜饮,使男女裸体杂处,观之交接之势,夏桀与妺喜大以为乐,从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夏桀却很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妺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是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宾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夏桀杀害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今长垣县西南)一战便彻底溃败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此灭亡了。
夏朝灭亡以后,后人把关龙逄的尸骨安葬于家乡龙城,因关龙逄官居相位,后改龙城为龙相。明代龙相认掘地得一石碑,长约3尺,宽1尺6寸,字径6寸,碑中有四个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为何代所刻。明朝时期,人们十分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将他和商末因进谏被商纣王剖心杀害的比干一同纪念。在长垣南关修建“双忠祠”,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中对这两位夏商两代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成此为长垣“三绝”。
到清代,双忠祠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内有高耸入云的兴文古塔,当时实为长垣一盛景。人们又将“一片忠肝”石刻移于神座前,整天香烟缭绕,游人不断。号称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焕元,曾赋诗进行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劲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两位忠臣的事迹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为匡正前代,更需要读一读屹立在中原的三绝碑。
关龙逄的墓祠及双忠祠,虽然不存在了,但关龙逄的爱国家、爱人民、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人物经历

说法一

据档案馆文献史料记载: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夏桀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筑倾

宫饰瑶台,远贤臣,亲小人,谏者皆杀之。夏桀终日与美女妺喜寻欢作乐,对妹喜言听计从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谏。所谓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说法二

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逄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逄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说法三

夏王桀让关龙逄陪他在瑶台观看炮烙之刑。夏桀问:“观看这种刑罚快乐吗?”关龙逄答:“快

乐!”桀反问:“观看酷刑为何不悲伤?”关龙逄答:“天下人认为最苦的恰恰是君认为最乐的,我是君的臣,为何不高兴呢?”桀说:“现在我听你说,说得对我就改正,说得不对我就对你施加酷刑”。关龙逄说:“我看君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头顶危石无不被石覆压,脚踏春冰无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说国家灭亡,我要同国家一起灭亡。你只知我要灭亡,却不知你现在就要灭亡吗?”桀对关龙逄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逄赴火而死,葬在今灵宝市孟村村西。

不管关龙逄被杀原因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夏桀杀了关龙逄后,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和妺喜一同逃奔到安徽南巢(今安徽巢湖)死于亭山。

后世纪念

在长垣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相村,原有一座大墓,据传是夏朝末年犯颜直谏的

忠臣关龙逄的陵墓。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唐朝时,人们为关龙逄树碑,碑上刻:“夏直谏臣关公之墓。”清代诗人许鹏扶写诗赞颂:“肝胆空披死谏君,黄河曲里有孤坟,末绵夏祚终余恨,但殒微躯岂足云。吊古三杯田横酒,诔芳一部屈原文,慎无说坏天王圣,知是忠魂不忍闻。”民国诗人初元方亦写下《关龙逄墓》一首:“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亦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这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深深的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称此为长垣“三绝”,直到清代还有人赋诗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

关氏始祖

关氏这个备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荣耀无比。他们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关龙逄。这一点在《姓源》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是这样的:“夏臣关龙逄之后,望出陇西,东海。”

关氏的始祖关龙逄是夏朝末年的著名贤臣。据说,当时的夏桀荒淫无道,像“作酒池槽丘,为长夜饮”等荒唐的行为,真是罄竹难书。这个时候在朝廷上毫无疑问的是奸当道,忠良掩盖,而关逄龙却一片赤胆忠心,时常引黄图以谏,而且立而不去。可想而知,“忠言逆耳”是必然的后果。夏桀不但不听他的金玉良言,而且把黄图焚毁,还惨无人道地把关龙逄囚而杀之,留下了关龙逄的一片忠贞节烈照耀万古千秋。夏桀的囚杀关龙逄,根据史载,是发生于公元前1767年的事。换言之,关氏家族不但是源自这样一位千古完美的人物,而且据有长达3740多年的悠久源流,实在最有资格在人前人后自豪自傲。

夏朝国都设于安邑,亦即今山西省运城西北。据说,关氏的始祖关龙逄,便是当时的安邑人。换言之,关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就在这里。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这个古老而光辉的家族,一方面在山西的老家继续繁荣滋长,像汉末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便是当时的山西解县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甘肃一带开创了一个新天地。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关姓人家,有很多都相承相袭着“陇西”的堂名。关氏系出夏末贤臣关龙逄,长久以来已经被公认不移。然而过去的姓氏学者中,也有人认为关氏的始祖应该是“豢龙逄”而不是关龙逄;这种情形真可说是一字之异,相差千里。因为,所谓“豢龙”氏应该是距今4200多年前的古人,如果关氏真的是豢龙氏的后裔,则他们的历史是更加的悠久了。所谓“豢龙氏”,《左传》一书有详尽的介绍:“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好龙,以服事帝舜,舜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

另外,据说古代守关的“关尹”之中,也曾有人“以官为氏”而姓了关。譬如,《风俗通》一书就记载说“关令尹喜之后。”所谓关尹,亦称关令,依照《国语》的记载,是先秦时期一种“敌国宾至,关尹以告”的官职。因此,这一支关氏的得姓,大致已有了2400年以上的历史,也十分的悠久,据说,这一支关氏主要是繁衍于山东、江苏的交界之处。所以关氏家族,另外还有“东海”一望。

继承始祖关龙逄的光荣传统,关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是出色极了,解州关帝爷关羽,便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关龙逄墓

唐太宗东巡致祭,唐开元十三年(725)立碑,大书“夏直臣关公之墓”,俗称“相国墓”,讹传为相公墓。宋朝绍圣四年(1097)始建祠堂于灵宝县城东关(旧址已被三门峡水库淹没)。历代过往官员必到墓前拜谒,沿为习俗。清末民初,墓前还有陵庙。现仅存一座一丈多高的土冢。

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便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这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和深深的敬仰。

民国诗人初元方写下一首《关龙逄墓》:

死谏开先第一人,

千秋从此解批鳞。

空言盛世能旌善,

坯土何曾表直臣。

相关记载

《旧唐书·太宗本纪》:“丙午,诏:“齐故尚书仆射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等,昔仕邺中,名位通显,志存忠谠,抗表极言,无救社稷之亡,遂见龙逢之酷。其季舒子刚、遵子云、孝琰子君遵,并以门遭时谴,淫刑滥及。宜从褒奖,特异常伦,可免内侍,量才别叙。”

参考资料:

关龙逄百科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史真香”,原文链接:https://www.checheboke.com/113907.html

0

评论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